能做自己偶像的人,一定是成功的!
看房,高新三期。
前几年,总觉得自己在房子上无欲无求了,要面积有面积,要环境有环境,带的学校呢?也是高新系中等偏上的学校。
但,不属于西安Top系列。
可真当孩子面临上学时,又蠢蠢欲动,是不是给孩子争取更好的?
不只是我,我和媳妇儿都心动。
人奇怪就奇怪在,有孩子和没孩子的差别可太大了。
买第一套房时,还没结婚,当时的想法是,带学校,只要不太差就行,在哪儿上不是上。
真有了孩子,想法变了,学校怎么能随便?必须给孩子创造好的起点,于是改善+学区一起考虑,买了现在的房子。
可真当孩子即将上学,想法又变了,为什么不给孩子最好的?
于是,开始研究。
结果是,高新三期最合适。
因为有高新一小、一中分校,教育资源最佳,且是新规划区域,属西安未来的核心地段。
只不过我们后知后觉,看房时已经只剩尾盘,且没有购房资格,只能暂时搁置。
顺着这个思路,我和媳妇儿讨论过教育问题。
我们为什么焦虑?
根因还是底子太薄。
你看,我爹以及我爹的爹都是地道的农民,一穷二白,只知道逼着儿子读书,儿子读了一个普通高校进城留了下来,算是完成了农村到城市的转移。到我这,基本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教育意识,若是不稍加注意,下一代大概率还是会陨落。无非是从农村的农民,变成城里的“农民”。
因为大环境都在城市化。
底层,还是底层。
我和媳妇儿一致认为,孩子应该把精力用在健脑上,大脑才是最性感的。要多学习,多思考。特长生都不好当,为什么?
因为,职业生涯是抛物线状的。
体育生、音乐生、美术生,这些都属于特长生的范畴。
对于特长生而言。
能成名的?
那都是万里挑一,绝大多数都是炮灰。例如跟林丹同期的各省冠军,理论上牛B不?各省近亿人口里羽毛球打的最好的,但是遇上了林丹,连名字都没留下,没有人能记住他是谁。
有天赋不?
有!
刻苦不?
刻苦!
退役后呢?
当个羽毛球教练。
游泳领域更是如此,我在游泳馆见过省运会冠军,是纹身介绍,我才知道拿过金牌,省里的。
能当教练的,这还是不错的。
大部分人,连教练都没资格当,因为教练需要考试,对于体育生而言,一考试就头大。
大部分体育生,连“退役”这个词都没资格使用,就是默默无闻,成了炮灰,炮灰是最准确的。
大象公会曾写过一篇文章,标题就是《运动员的下半生有多难》。里面有这么两段话:他们只能进入对他们来说陌生的社会,从事保安、生产线工人等技术要求较低的职业。在多年中小学、业余体校、专业队、国家预备队、国家一队、冠军这样的升级打怪之路上倒下的,是无数学业荒废,又无人问津的青少年。他们的下半生或许刚刚开始,而早在多年以前,他们就走了一条注定很难成为普通人的道路。
他们的下半生刚刚开始,他们的一生似乎已走到尽头。
成为普通人都很难。
我堂嫂经常在群里晒孩子,觉得孩子跳舞好,有特长,要培养孩子成为特长生。要是我亲哥,我可能就说了,但这是堂哥,咱也不好张口,你觉得的特长只是在村里特长,在乡里特长,若是放在县里呢?就很一般了。若是再放在市里呢?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。
成功的概率太小,完全靠赌,赌成了,荣华富贵,赌输了呢?连普通人都不如,毕竟没读过书,基本就是文盲。
孩子成长过程中,充实大脑是最重要的。
教育是不可逆的。
到了我们这个年龄,慢慢就会明白,人这个玩意,最性感的就是大脑,至于什么高富帅、白富美,若是没脑子?玩一两次还行,时间久了,坐在一起都觉得烦,没意思。
吴晓波说过,现在是K型社会,要做就做行业头部人才,和这些人比,业余学的那点爱好算什么?学和不学是一样的,没用,也别显摆。如果是爱好,就别逼孩子。爱好,咋玩都是好事情。
教育的目的是,扬长。
只是目前学校教育,还不能有太多短板,否则连最基本的关口都过不去。例如,中考就被分流了。但是,一定要培养孩子的优势学科,这样对孩子整体的学业会有帮助,因为学的技能会迁移,能建立成就感,剩下就是如何引导。
引导的方式,我向来就一个观点:
你希望孩子変成什么样,你就先去变成什么样。
相信榜样的力量!
我们要给孩子做榜样,嫌女儿懒是吧?我们勤快她自然就勤快了。嫌女儿胖是吧?等她读大学的时候,我们还有马甲线,她自然耳濡目染。
我们要努力成为孩子的引跑者。
我为什么很少抱怨?
我爹我娘虽然都没什么文化,但起早贪黑,靠一滴一滴汗水养育了三个子女,却从没在家里抱怨过一个“苦”字。
这大概就是原因吧。
所以教育说难也不难,把余生好好规划一下,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学习者,健身、读书、修心,孩子自然不会太差。
昨晚,我还做梦,梦到女儿长大了,我和她谈心,我说:
人这一辈子,不是说赚多少钱就是成功,也不是考个博士就是成功,但是,能做自己偶像的人,一定是成功的。
苦李
祝好。
李苦李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