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行合一
在家待久了,能憋出病来。
尤其对我这种野惯了的人,更难受。
那咋办?
学习?
没心情。
看闲书吧。
翻出一本《明朝那些事》。这本书看过多次了,不用从头看,翻到哪儿看哪儿。恰好翻到朱厚照时期,提朱厚照你可能不知道,但提到死太监刘瑾你大概就清楚了。刘瑾是朱厚照时期的头号太监。同时期,大家熟知的还有唐伯虎。但这都不是最厉害的,最厉害的是一个叫王守仁的人。
王守仁,字阳明,又叫王阳明。
王阳明有多厉害?
梁启超有句评价古代先贤的话: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,一个是孔子,一个是王阳明,半个是曾国藩。
如果这句话觉得太虚,我再说一个例子,日本有个“军神”,创造过近代史上东方人打败西方人的先例,叫东乡平八郎,他有一块腰牌,上面只有七个大字:一生俯首拜阳明。
可以说,日本有很多政治家都是王阳明的粉丝。
阳明心学有个重要理论,叫“知行合一”。因为这四个字,我专门买了本《王阳明全集》,又因为是文言文,读了三分之一,放弃了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还是对得起“学渣”这个名号的。
那什么是知行合一?
我的理解是,我们做不到是因为我们不知道,我们做到才说明我们真知道。
例如,我随便问一个人,闯红灯对吗?都回答不对,但是该闯的依然闯,这些人就是假知道。
什么是真知道?
他深刻领悟了一个道理:每一条交规都是用血写成的,每一次违章都有可能失去生命,靠侥幸是不可能幸运一辈子的,中国每年有八万人死于车祸,都是被概率带到阎王殿的。此时的不闯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。不仅要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。
说的再简单点,可以把知行合一理解为行为规范。
例如,我们都有孝敬父母的心。
实际上呢?几个月不给父母打个电话。但是,当我们有了阳明心学的哲学信仰,我们有了行事规则,规则约束:每个周末给父母打个电话,节假日给父母准备小礼物,每半年看望他们一次。把“知”与“行”结合在一起了。
当然,规则可以应用于任一领域,包括学习。
真正有价值的学习,其本质是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做精深练习,不断犯错,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。
这种强度的学习,靠自律是很难完成的。
若是运用知行合一呢?
就是用哲学、用信仰来执行学习计划,我为什么如此坚定?我为什么坚持下来?因为,我看到了未来。我知道,用5年时间专研一个领域,我一定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!而不是靠赌,靠猜,靠盲目努力。
当然,我们不是圣人,靠意志战胜不了诱惑,我知道打游戏不对,我知道刷抖音不对,我知道看电视不对,我知道应该学习,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。怎么办?
昨天,刚看了一期法制节目,讲黄播的,说每个黄播都是由绿播转过来的,绿播呢?则是从淘宝卖家转过来的,使我想起了莫言写的《红床》,小姑娘最初在洗脚城干收银员,觉得自己跟那些技师不是一类人,自己赚的是干净钱,后来经受不起小姐妹的诱惑开始学习洗脚,再后来呢?进单间红床干大活去了,一切都在耳濡目染、循序渐进。
知道玩手机不好,就不要让自己整天抱个手机,躲得远远的,除了接打电话,连碰都不要碰。
知道我们意志力薄弱,从一开始就物理隔绝。
意志,最经不起考验。
不开始,就是:知行合一。
苦李
祝好。
李苦李公众号